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2013-01-06 00:00:00|作者:管理员|查看次
一、背景和条件
1.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这种转化是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献调查表明,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各方面的需求。
(1)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科学课程应当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因为它能使学生对于科学是什么和科学能做什么具有更广阔以及更全面的认识。
(2)国家的需要 。包括加快科学普及,开发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处理环境等问题和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也包括为了降低科学教育的成本和提供大范围普及教育的需要。
(3)相关性和灵活性的需要。有许多地区的综合课程就地取材,将焦点集中在当地的问题和环境上,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非洲初等科学课程。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综合课程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例如,西澳大利亚初中科学课程建立了教学单元资料库,可根据地方需要以折衷方式使用。
(4)满足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有些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满足能力较低的学生、优等生或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的。例如,《士著印第安学生的科学课程》是为士著印第安学生专门设计的。
2.科学课程从以"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向"作为相关知识的科学"转化
20世纪50-60年代将科学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学科知识上的。70年代,科学教育者开始呼吁将重点放在科学素养上的科学课程。涉及科学的相关性的主要课程改革运动,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运动和为所有人的科学。课程编制者的宗旨是,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又要为将来深入学习科学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课程大部分都是综合科学课程。例如,美国的个别化科学教学系统(lndividualized Science Instructional System),英国的纳费尔德科学计划(Nuffield Science Teaching Project),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计划(Australian Science Education Project)等,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科学课程改革浪潮的集中表现。
3.科学教育的综合化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化也成为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4.对科学整体性和相关性的认识有了提高
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当有创造性的科学家采用一种新的综合的方法来探讨另一个学科领域的问题时,便加速了研究的进程;而专业化往往将研究者引入死胡同。人们必须能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能通过在不同的学科和方法之间创造新的联系来克服这种局限性。
5.对学习心理有了新的认识
在知识剧增的时代,"为迁移而教"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不同于学科结构。研究表明,学生获取、同化和保持知识的过程和结构与学科结构无关,以前的教育迫使学生接受学科结构的做法是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事实上,许多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是不受学科限制的,这就为打破分科课程的单一的学科结构,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构建综合科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8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一直在持续迅速增长。尤其在初中阶段,综合科学课程发展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