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题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
2013-01-09 00:00:00|作者:管理员|查看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已演绎成为时代的主角,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架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网络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形成心理问题与障碍的原因为切入点,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及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未来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做了展望。本期 热门话题 刊登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共鸣!


一、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



网络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心理角度而言,在认识自身的情绪方面,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有关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渠道;在控制自我情绪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空间;在自我激励方面,网络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在认知他人的情绪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感觉别人的感受、双向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在人际关系的管理方面,网络缩短了青少年人际交往时间和空间。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的有待规范,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和负面作用日渐凸现。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 断乳期 危险期 关键期 ,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直接、激烈和深刻。正如伯顿所说: 凡上帝有一所庙宇地方,魔鬼也会有一座礼拜堂。 网络导致学生沉迷虚拟世界、荒废学业,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网络被称作 争夺眼球的战争 War of eye balls )。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情商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 —— 交往的偏执关系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 虚拟的 世界中发生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实在真实的交往,而是 —— 机式 交往。这种交往关系的发展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 —— 对话式网上虚拟交往,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造成新的人际关系的障碍。斯坦福大学诺曼尼怀疑:国际互联网会不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者的世界?也有人认为:即使网络能够使人学会在网上与更多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也不能代替最直接的人际生活体验,因为直接交流的方式比网上交流更复杂、更有人情味。



2
.人性异化:人格结构失衡,形成 数字化 的人格障碍



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性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相反或许还会滋长人性中的劣根性,并可能给学生带来 人性异化 。面对网络虚拟世界,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色情引诱等现状,学生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失去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 数字化 人格障碍。



3
.自我迷失:自我统一的危机,产生 新人类 的自我冲突



网络是一个交往的平台,也是一个交往的屏障。它为人类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没有约束的空间,同时又掩盖了 网络人 的真实身份。因此,学生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种自我,即 真实的自我 现实的自我 网络的自我 。这三个 的含义有时相互交织,有时相互冲突。学生在网络中常会产生这样的追问和困惑: 我是谁? ”“ 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网络为 性格内向 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