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2013-01-09 00:00:00|作者:管理员|查看

《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汇报材料

淮南市洞山中学课题组

一、学校概况

舜耕中耸,山涛松雾,到此间昂昂气宇;长淮东奔,风波浪涌,成兹地勃勃斯文。洞山中学(矿一中)地处八公山脉舜耕山麓,淮水之滨。淮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洞山地区。校园占地约 63 亩,教职工近两百人,有 65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4300 余人。现有教学楼三栋,综合楼和艺术楼各一栋、乒乓球馆一栋。拥有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综合教室 2 个,网络教室 4 个,电子备课室 2 个;拥有电脑控制广播站一座,中心机房一座,校园网于 2004 年开通使用, 49 间教室安装了教学终端,可同时进行网上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最新的可以连接上网的电脑。保证老师和学生都能分时分段一人一机。

学校始建于 1948 年,其前身是安徽工专(现合工大)迁至淮南所办附小,迄今已有 60 年辉煌办学历史。甲子轮回,时光承续,建校 60 年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更新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整体办学水平与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中考升学率连年攀升,在淮南市名列前茅,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鲜花与掌声催化出淮南市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先后荣膺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少先大队、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煤炭部标准化学校、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淮南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淮南市花园式学校、淮南市绿色学校 等荣誉称号, 2003 年被命名为 淮南市示范初中 2005 被批准为 安徽省特色初中

二、课题的提出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视听。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在学校德育方面,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能动性、隐匿性、高效性等优点。 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 网络搭台,德育唱戏 是我们课题的核心观点。经过 充分论证,我们在 2006 4 月积极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并与同年 11 月获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审议通过,成为我校自主研究的唯一一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改变了 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 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育人的设计师;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的自主构建者,成为良好品德养成的主体; . 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 . 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此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正 [2004] 8 号文件)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 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内容为:

1)与 德育 教育模式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下的软件系统建设与研究。

2)以学校德育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抓手,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

3)进行网络德育理论方面的探讨,对网络德育进行初步的研究,形成学校特色的网络德育操作模式、评价体系。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1 、调查研究法: 随机抽样对洞山中学在校学生家庭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水平、对学校德育的同步合作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一些家庭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2 、对比实验法:将传统德育模式和网络德育模式进行对比实验,挖掘利用网络资源的巨大优势,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平台。

3、行动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4 、综合分析法:将理论和实践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探讨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反思、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时间、和具体措施

(一)研究对象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共有 61 个教学班级, 4000 多名学生, 课题研究在教育常态下进行,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内容、德育策略、评价机制等均面向全校,一方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重点在10个班进行个案研究。

(二)研究时间

本课题计划从 2006 4 月开始,至 2008 12 月结束,为期两年零八个月。

(三)具体措施

1 建立专门德育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在学校原有网站 www.hkyz.net 的基础上,增设特色子网站“德育网站”,拟定设立:德育研究、德育论坛、德育活动、德育成果、校园风采、团队生活、班级主页、家长学校、心灵茶坊等栏目,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 QQ E mail ,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设置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讨论和答疑等德育活动。

2 、建设一支网络德育工作者队伍,将网络德育渗透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去。

德育人人、人人育德,通过课题的开展,使广大老师主动认识,积极学习,了解网络,运用网络,把德育工作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尽快占领网络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使我们的晨会课、班团活动课、思想政治课甚至其余各门课程等更能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3 、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洞山中学信息技术建设五年规划——《打造数字化校园,为教育现代化奠基》中我们明确提出:继续加强对网络德育的实践探索,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为开放式德育,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拟开展的特色活动暨子课题有:⑴ 网络环境下团队班队活动 ⑵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 ⑶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4 )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 5 )网络德育论坛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

(一)预期目标:

1 、通过平台资源的共享、运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我校将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发展能力四级培训,使之适应现代教育尤其是网络德育的需要。

2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树立网络道德规范: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3 、探讨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对策,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使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 、通过德育教育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使德育教育网络平台成为校园德育教育最重要的载体。

5 、实践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德育基础理论、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

(二)成果形式

1 、在原学校网站 www.hkyz.net 的基础上 开设洞山中学专题德育网站,并与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扩展德育资源,对广大未成年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2 相关子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如:现实空间的德育工作与虚拟空间的德育工作如何有机整合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团队工作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思想品德、政治)德育渗透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等

3 以课题组为中心,以教研员和实验教师为主体, 不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并推出优秀网络德育论文,参加各级论文评选并向各类期刊杂志投稿,资料汇总为 德育活动个案集 网络德育活动集、论文集。

4 各种调查性材料,各种评价性材料,各种记录性材料,各种实物性材料,档案归盒。

5 举行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会和结题报告会,课题实践取得的德育成效归集,作为校本教材。
六、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2006 4 月课题申请立项到现在,已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有了特色,教师有了特点,学生有了特长。

(一)认真开展课题组织工作

为全力打造“科研型学校,信息化学校,人文化学校”,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信“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观念, 2002 年,举全校之力,投入到特色课题《活动式教育实验与研究》之中,并以此为辐射,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储备和理论支持,促进学校的整体教科研工作。 2007 4 18 日,我校龙头课题《活动式教育实验与研究》正式通过省教科所专家宋良文等的验收并于 2008 3 月获第六届安徽省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是淮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课题。

为更好地实施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就非常重视组织工作。在精心考虑了成员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校领导、科研骨干、信息技术老师、班主任、政治思品老师等组成的课题组,由张跃华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徐永中副校长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案。校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综治办主任等直接参与。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增强课题研究对我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全面和有效,真正使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重视研究队伍的培训工作:

1 、张跃华校长、徐永中校长以及广大课题组成员统一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自觉学习德育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光转变了思想观念,还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2 、组织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省教科研工作大会,取经归来,就在课题组内做汇报讲座,以提高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课题组内学风浓厚,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3 、在洞山中学信息技术建设五年规划——《打造数字化校园,为教育现代化奠基》的指引下,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我校从 2006 年底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发展能力四级培训,使之适应现代教育尤其是网络德育的需要,构建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4 、课题研究要顺利进行,网络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需要家长的同步参与与合作。本学期,我们采取各种积极方式,如对部分家长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校园网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家长网上交流等,使家长了解了家教知识,增强了家教技巧和艺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德育工作中来。在学生方面,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举行文明上网签名活动、提倡净化网络空间等活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网络为学生服务,让网络成为他们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使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努力进行课题 硬件 建设

早在课题研究启动之前, 2003 10 月,学校领导高屋建瓴、志存高远,在当时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 80 余万元,全力打造淮矿一中(洞山中学原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品牌 . 目前学校拥有 多媒体综合教室 2 个,网络教室 4 个,联想机型电脑 300 余台;拥有电脑控制广播站一座,中心机房一座,校园网已开通使用, 49 间教室安装了教学终端,可同时进行网上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最新的可以连接上网的电脑。保证老师和学生都能分时分段一人一机。

2007 年学校为加强网站功能,搭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对原有的网站格局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德育网站已基本建成,下设德育法规、德育活动、德育论坛、德育成果、校园风采、家长学校、团队之声、班级主页、心理茶坊等专栏,现正在试用和完善之中。

此外,我校于 2007 9 月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电子学生证“一卡通”服务活动,为全校 4000 余学生每人免费制作一个便携式电子学生证,通过电子终端与网络家长、网络班主任的联接,可有效将学生的出勤情况、电子钱包的消费情况、电子阅览、学生成绩、学生操行、学校收费通知、家长会通知等以短信或 E mail 形式通知家长。家长、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进行跨越地域差别的有效沟通。便于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四)统分结合,各子课题进展顺利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同时使课题研究更趋向于具体化、细节化、实用性,在课题研究的五个方面,我们都抽调精兵强将,各司其责,宜分则分,宜统则统。如特色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就由淮南市教坛新星高应红老师具体负责,网上心理咨询开展的有声有色,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这个可以不见面的平台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而在《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上, 课题研究在教育常态下进行,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内容、德育策略、评价机制等均面向全校,一方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 课题组从全校 61 个教学班级抽出 10个班进行重点个案研究,此举旨在将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照,寻求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每个班级精心设计了班级网站,并起以“雏鹰”“心灵的天空”等富有特色的班级网名,学生即使在家里,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照样可以和同学欢聚一起,感受班级的温暖。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一年多,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果是:

1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老师们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学校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基本建成,为学校、家庭、学生互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3 、现实德育和网络德育都迈出了可喜的步子,网络德育的快捷性、趣味性、能动性、高效性慢慢凸显。

课题研究使学校工作不仅“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且“一切为了每一个教师的发展”。

八、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

1 、由于学校门户网站安全管理问题,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上讨论的方式还不够方便快捷。学校、家庭、学生的教育力量还需要在网络条件下进一步整合。由于涉及收费问题,有些网络平台迟迟未能开通。学校门户网站还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不断进行软件建设,使其功能更加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

2 、课题研究与教师教学之间的矛盾突出,学生上网接受德育与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家长相信学校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间的矛盾突出。课题研究到底是“生命线”还是“风景线”界限搞不清楚。

3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内容涉及较多,课题研究还未涉及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评估及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估方面。课题研究成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一时难以显现。

(二)今后研究设想

永不满足,勇于探索,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

1 、加强网站的互动性和及时管理,优化德育网站资源,比如建立专题教育网站,举办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在线评价,举办网上德育专题论坛等。

2 、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要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对教师、家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网上交流互动的基本技能。

3 、积极做好学生电子档案考评工作,建立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电子档案,作为评选 三好学生 ”“ 文明之星 的依据。

4 、继续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并且易于操作。

“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我们相信,今天辛勤的付出必将换来明天丰硕的果实。

总之,网络德育工作是一桩艰苦细致的“活”,这里的“活”要求德育工作的思路要“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搞活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内容要“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点滴知识,而应该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活的教材;德育工作的方法要“活”——不能仅仅是一种说教、谈心等,而应该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德育工作的场所要“活”——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办公室,而应该走到农村、工厂、社区等等。德育工作活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也就有了。几年来,通过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努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上级领导的普遍好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以其无穷的魅力,渗透在洞山中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德育教育的多重平台,重点搭设适合德育唱戏的网络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洞山中学课题组

执笔:杨齐

2008年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