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题研究
为生活而写 为发展而作 —— 小学生习作素材与应用生活化小课题研究报告
2016-03-03 00:00:00|作者:马丽|查看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都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甚至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比如,过度追求文体训练的写作教学,就让孩子们感到作文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

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生活化的要求非常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 1 —— 2 年级,能连贯地、基本通顺的写几句句子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学习用日记表达自己的感想,能写简单的留言条日记。 3 —— 6 年级,热爱生活,关心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 ; 描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 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根据需要写请假条,通知,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做到意思清楚,格式正确。”

显然,新课标的作文目标设定同生活密不可分,要求学生能够记录生活,感受生活,评论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生活作文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必需思考的内容。怎样使小学作文生活化是作文教学研究的趋势,其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是小学生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的重点。

总之,面向生活真实的写作好教学,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这也是课题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研究的目的。

二、归因分析

(一)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 2014 年底,我们曾对本校四~六年级近 200 名学生进行调查。事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归纳:

调查项目

对作文是否有兴趣

很喜欢

不喜欢

71%

29%

平时有无习作素材

经常无、没有

31 %

69 %

会不会观察

有点会、不会

5 0 .6%

4 9 .4%

会不会审题

53.3%

49.7%

会不会选材

54.2%

45.8%

会不会修改

53.6%

46.4%

调查中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

作前指导

每次都指导

有时指导、从不指导

86.6%

14.4%

作后评讲

每次评讲

有时评讲、从不评讲

47.5%

52.5%

2014 11 8 -11 18 日这段时间,我们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洞山中学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调查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五年级占 35% ,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 14% ,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 39% ,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 18% ,看了没想的 37% ,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 28% 。缺少课外阅读的占 32%

(二)归因分析

(1) 从教师而言

①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作文训练是纯粹的学业要求,而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缺乏必需的生活积累,“为作文而作文”,只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

②评价方式的异化。作文评价以考试为主流,以高分为追求,过分追求选材典型、立意深刻等,这些高标准、严要求明显违背了作文求真求实的原则,使学生写作时不得不挖尽心思,提炼素材,拔高主题,写一些迎合考试标准的套作,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这些标准又使教师评改钻进“选材、立意”的死胡同,以至对学生反映生活、书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视而不见,或给予极低的评价。

(2) 从学生而言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①缺乏浓厚的兴趣。
万事开头,兴趣为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一个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行为的重要内驱力之一,是学习积极性最稳定的因素,它深深地控制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观察不感兴趣,在观察中,自然敷衍了事,有 ,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在大脑上留下的图象只是简单的轮廓而已,有时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作文时,当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
②没有掌握好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没有目的性。大多数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远到近,或自上而下,或由局部到整体。一般而言,有观察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从空间角度来说,是静态的观察;从时间角度来说,是动态的观察。当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实际观察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往往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绪混乱,无从下笔,以致于没有条理。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作文要为生活所用。通过课题研究,最终使学生学会交际,能够参与社会所表达。

(二)具体目标

1 )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2 )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3 )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四、干预措施

(一)以学生的眼光看社会,让童心世界在笔尖流淌。

1 )以观察为基本方法,描写生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我们从实验中获得,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比如:我们年级 2015 11 月份举行了足球比赛,我们课题组老师让学生写《记一次足球比赛》。我们先让学生到操场上仔细观察比赛的过程,再让学生写文章。由于学生观察比赛时仔细、认真,印象也特别深,写起作文来也轻松自如了,成形的作文也具体生动了。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搭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通向“为之始佳”的目的地。

2 )以教材为依托,锁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课题组成员常常结合教材进行练笔。《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小作者是怎样介绍春节的,老师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关于家乡有哪些特产或特色的资料,还让他们各自回家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打听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在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要写的这些特产的生长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北京的春节》写作方法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的文章,从中明白什么是家乡的特产,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四( 2 )班朱珍蕴根据要求写了《我喜爱的一种小吃》十分成功。同时我们进行了经验总结,撰写的论文《爱习作、爱生活》在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3 )以活动为载体,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厌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题组成员通过实验得知,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写作,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并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避免了人云亦云,更不会有无病呻吟,总之在谋篇构段,详略安排,开头结尾都富有个性,并达到了学习语言,练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最终目标。 例如,我们带学生去森林公园玩,当时我发现学生们个个玩得开心,我就决定让学生把这次活动写下来。于是在玩的过程中,用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景物的特点。回来后,先让学生谈谈这次玩的感受,同学们说话的情绪场面及景物的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活动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写作中自然真实,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离不开组织活动的方法。平时,我利用班队课开展各种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给学生作文提供一素材。再如,在一次班队课上,竞选班干部,就有一位同学写出了当时的亲身感受。他的作文题目是《只有一票》。

4 )以情境创设为手段,再塑生活。

小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到兴趣的影响,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初写作文,最大难题是:“没有东西写”,因而缺乏兴趣。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捉迷藏》这篇作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捉迷藏”的游戏。在游戏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由于这一游戏进行的非常有趣,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说话的情绪特别高。一个同学叙述完,其他同学纷纷补充,纠正,把整个游戏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捉迷藏”的游戏写下来。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另外,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的电教媒体,既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把五彩缤纷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能够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更加密切,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真正的源泉吧。

5 )以交流为助推力,寻找生活。

新课标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我让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每天利用早管时间让学生把看到的事情用口语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一周评选一次口语表达章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激发了作文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给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如,有时我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鼓励他们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我的今日之最》等,然后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感受。一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怕写作文了。一位家长(韩子裕妈妈)告诉我:“以前孩子做作业,总是把作文放在最后写,现在首先是把作文完成,再做其它的作业。看到孩子对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做家长的也省心、省力了。”

6 )以班级图书馆设氛围,充实生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一台计算机要想发挥它的 外显 功能,必须首先拥有足够丰富 内存 ,没有丰富 内存 的支持,再高级的计算机也无法工作。传统教学一向强调 厚积而薄发 。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我校领导在观念上一直是领先超前的,在 书香班级 的建设方面上我也下了很大功夫。我班现有图书 4000 余本,市面上凡所优秀的少儿读物,我班尽有之,且管理公开透明,有专人负责借阅。书非借不能读也,而短期内的读书必还制度,更让学生对所爱之书如饥似渴,一时间,课间,课后都留下了孩子们交流的身影。“新书袋袋酷”更使他们趋之若鹜 ,好书总抢不到手中,孩子们便自发要求搞读书交流,好一饱耳福。一时间自主读书,自主借书,自主还书,自己交流之风在班级蔚然成风。我快乐,我读书,我收获的读书卡与日俱增,学会欣赏美的人,怎能不去创造美呢?我们在班级图书馆的建设所做的一切与我们作文课题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正是一种 吸取 吐出 的关系。这对促进学生自主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以师生的眼光共赏生活,让童心世界在练笔中生辉。

1 )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这些榜样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进行榜样教育,应该坚持真实性、多样性,深刻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榜样进行合理选择,提高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榜样更适合自己,同时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并见诸于行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寻找一些孩子能够看到,能够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学习。比如,教师发表或者获奖的文章,拿给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自读一读;自己的同学发表或获奖的文章,我大力地表扬,并让学生朗诵等。总之,所举的榜样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亲眼目睹的,这样能激发孩子们对作文产生兴趣。

(2)师生互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实际内涵却是多种师生关系的浓缩,它将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心理等多种关系熔于一炉,使之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实现。它所包含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以作文教学为纽带,进行探索、增进了解、加强认识、以求得共同进步的动态双边关系。可以说,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是多种师生关系的一种曲折展现,又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流方式。在这众多的关系中,则主要表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的教学过程是利用学生某些心理因素实现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在诸多心理因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它决定了人的想象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开,对于作文教学乃至其它学科的教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出发,处处尊重学生。刚接一个新班级时,我布置作文练习,要求不是一样的,我是分层布置的,有兴趣的可以写,没兴趣的不强求写,这在一个师生还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简直是不敢相信,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有可以不写的道理?并且,作文写的不好的学生,我也不批评。这样,使一部分原本怕写作文的学生,首先消除了惧怕写作文的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意愿、能力、兴趣、人格,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发展规律。从二期课改的理念上看,这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以个性方式关注生活,让童心世界在激情中迸发。

1 )日记接力,营造浓厚的自主习作课教研氛围

日记接力的开设,一提起写日记,写作文,学生一筹莫展,强行布置每日一篇非但不能提高其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此时日记接力闪亮登场,克服事倍功半的劣势。每班分 10 组,每组 6--7 人,好中差合理配置,好中差共用同一个日记本,按一定的顺序每人一篇,随后有家长的感言,教师的感言,三位一体合成一本,让家长学生尽阅作文之多彩,素材之丰富,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比一比,学一学的作文之风,也使家长意识到学生作文的优势、缺陷之所在,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评价, 10 个组之间也互相比拼。自主习作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作文素材小信箱更让自主习作如虎添翼,使学生共享丰富的素材资源,摆脱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目睹之而不心思之的缺陷。

2 )班级网络平台,搭建网络作文的尝试平台

正如有的老师所说: 网络作文太新了,确实是个新亮点,但是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它 针对这一现实,经课题研究的组的同意,本学期我在安徽教育资源网建立了本班网络平台,开设自主习作课题专辑。把孩子、家长带上了课题研究论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写的习作、平时的日记有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孩子们对自己身边同学写的习作很感兴趣,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课堂上老师批改的习作和日记等文章发到网上,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一举措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而且引导孩子们在网上互相评议习作,修改习作。进一步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和兴趣。

3 )个人文字成长相册,汇集学生情感激流

个人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了自主作文终结性的战斗成果,从 2014 3 ----6 月中旬,我们两个班学生用这种形式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正因如此,一度洞山中学的商店一有毕业生就热销的毕业纪念册几乎纹丝未动。该成长相册分为以下五部分:

1、 卷首语 学生为自己的纪念册或这段难忘的小学生活写一些文质兼美的语言。

2、 家长寄语和教师寄语 为孩子送上自己的祝福、鼓励 ,为孩子的未来导航。

3、 目录 学生自己文章题目及为他写文章同学的名字、题目

4、 学生为期一个月的个人成长记录,他代替 DV ,因为他有感情,学生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就照片中的故事用文字进行记录。照片、文字相容相契,多么美丽的一个瞬间。

5、 两个班的学生各 68 人,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本上将出现 67 篇其它同学的关于他们之间的回忆,可以作为每个同学对其它同学的赠送、美丽的回忆。

现在每位学生每每翻开这本个人成长相册,总有万缕情思在其中。隽永的卷首语、动情的教师寄语、难忘的个人之旅、同学们的难忘回忆,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习作遨游天地。看似普通的一本笔记本,确实胜似外表华丽的毕业留言册。照片、作文、同学美丽的回忆、老师谆谆的教诲、家长殷殷期待尽在属于自己的习作空间,看着孩子们自得的遨游在这片海洋中,我甚是骄傲。

(四 )以教师的评价锁定生活,让童心世界在赏识中绽放。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苦恼经历:每次学生写好作文,老师就埋头批改,作文本上既是圈圈点点,又有许多眉批和总批,耗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而学生呢?他们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所以许多语文老师常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

那么是什么挫伤了学生的心情?经过调查,得出共同的心声: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挺得意的作文,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事有畏难情绪,故积极性大大下降了。

因此,我想我们的习作评价方式必须改变,应以激励为宗旨,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应多加鼓励,调动他们的习作热情,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评定的形式力求创新

①超越百分制

我们对学生作文成绩的评定往往在 60 90 分间给定一个分数,这样对于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就成了分数的特困户,长期处于低分状态,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次观摩课上,特级教师于永正上了一堂作文教学示范课,作文题目是“作文要写得绘声绘色”。课上,他给了几位字迹端正、题材新颖、表达生动的孩子批了 120 多分时,孩子们脸上洋溢出的那种兴奋感、自豪感就甭提了。我想,这就是给孩子们最大的鼓舞,这就是激发他们写作热情的有效途径。学生只要作文有闪光点,就可以给高分甚至满分,或得分超出一百分。立足于积极的激励,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上,每次学生的优秀作文(字迹端正不写错字,选材真实、富有童趣,抓住重点表达生动,有真情实感等)满 100 分的或者超越 100 分的总有几个,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习作热情,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事,而不是负担。

②改变分数制

每次作文我们不必都打分数,教师应探索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对于作文原本写得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他作文相应的地方画上一个五角星,以示奖励;对于内容丰富且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可以盖上一个“奖”字。

而一个简单的符号,甚至是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都可以成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新鲜感、快乐感,同时转化为乐于去写作文的目的。

③讲求人性化

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必须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的快乐,并能使他们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批阅学生作文中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如“这里的内心活动写得好!”;“你这几句话一加,文章就生动了。”;“这次作文进步很明显!”;“修改后的文章真是精彩极了,足见你是花了一番心血”;“你的自评比老师写得还好!”等,又如,在一次“才艺大比拼”活动中,一位(孙翔飞)同学写到:“这样的活动不但展现了我们的才艺,而且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写完后自己作了修改,评语写得恰到好处。老师只做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

这样的点评费时少,收效却很高,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怎会不由衷地听老师的话,认真改作文呢!

2 )评价的氛围力求鲜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勤劳收获的成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以成功激励成功”。

①积极宣传

对于优秀的习作,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大力表扬、奖励。让优秀习作的小作家上台拿着话筒,朗诵自己的作品,感受一回播音员的风采;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专门开辟一块地方,随时张贴优秀文章,让全班欣赏、学习;每周评出 “作文之星”;每次学生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获奖时,就郑重其事地在全班进行表扬、奖励,让大家为他祝贺。就这样,每当孩子们得到以上荣誉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给予他们莫大的鞭策,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是最好的见证。

②创设窗口

这里的窗口,即能展示学生习作的阵地,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开设“学习进步章”、“朗读章”、“口语表达章”等,每周评选一次,得到的就在争章园里加一颗小星星。让同学把自己认为写得满意的、进步的作文贴到“读书吧”里,供大家欣赏、评价。还鼓励学生自编优秀作文选等,把其收集成册,在全班,乃至全校传阅。同时注重家校互动,让家长传阅,并写一些小建议。

这种种活动,对学生不仅是写作能力的锻炼,还是写作热情的激发,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创作满足,立下做小记者、小作者的志向。

③鼓励投稿

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或是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锻炼,而这种锻炼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年来学生作文发表在《淮河早报》的有 15 篇。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 )评价的途径力求拓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习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习作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①自我评价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从而让他们“有话非倾吐不可”。

在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②同伴互评

作文批改一直是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问题,你批他不看,你改他不览,老师累的叫苦不迭,学生的作文却一成不变。在自主作文的风暴下,我们大胆地进行了作文批改模式的创新,学生写,学生改,小组合作找优点,同学切磋改缺点,找“我”能够学的长处,找“我”能够改进的不足,记一句经典的话,说一句恰如其分的评语。都让学生在自批自改的模式中,快乐地享受着提高,谦虚地接受着别人的教诲。教师作为指导者既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也使学生的习作在批改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还将此模式进行文本设计,在全校推广。我常采同桌讨或前后位互评,这样既方便,又省时。学生们动脑、动嘴、动手,人人参与,各抒己见。要求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打好分数。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进行评价。评价中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其疏忽和遗漏的地方。

③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一直以来,我都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读给家长听,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三分文章七分读。”。我想:这样的做法一是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二是在读的过程中也是孩子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读后要让家长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而家长对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很有兴趣,一方面可以掌握孩子习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促进孩子写作的兴趣。若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本保存下来,那将是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并能前后对比感受到自己习作的进步。

④教师评价

习作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习作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积极有效的锻炼,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个性化的认识和原始表达。那么,在写作时,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我手写我心”,快乐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而我们教师读、改学生习作也不再是苦恼事,而是心中充满着阳光和快乐!

五、成效与思考

( ) 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 )学生的转变

①改变了学生的习作态度。

经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习作,大部分学生自发地把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请老师批阅提意见。特别表现在作文的课堂评议,气氛比较活跃,很多孩子愿意在大家面前读自己的作文,参与评议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还能抓住作者的精彩片段加以表扬,,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见,同学们的写作兴趣的确得到提高。
②转变了学生的习作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因兴趣而作文的习作观念。他们懂得作文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作文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必为迎合别人的需要无病呻吟,空喊口号,从而摒弃了作文假、大、空的弊端,写实、写真、写心的自由习作,朴素动人,常常充满真情实感。
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在习作兴趣提高以后,兴趣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且致力于习作锻炼,一旦有关于写作的机会,学生便会首当其冲,作业中一旦有作文学生便会首先选择写作文,就连考卷中出现作文,学生也会先将作文玩味一番。

(2) 教师的转变。

实验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①全新的习作教学观。

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因而习作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个性色彩,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活动作文教学观。
②生成了习作教学的素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③提升了教师科研的能力。

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的过程,不但是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也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学会交际。在课题研究实施的一年多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懂得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与他人交往。我们主动研究,撰写文章。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主观问题

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头绪多、课务繁重,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匮乏,能力极不平衡,所以其研究工作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如何提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对于学生生活的认识与积累问题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经历写成作文,对材料的筛选还没有方法。

3 )家长评价问题

由于家长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学生写的作文,当然也不是每个家长能够给予评价甚至是正确的评价。如何能促使家长能够重视孩子作文的评价,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尽管进行了一年多,但在研究中还有许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迫切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课题承担人: 方荣    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