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6-03-03 00:00:00|作者:马丽|查看

我组承担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自2014年9月起,进入研究实施阶段。本阶段,我们把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围绕制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等,在研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现简要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本阶段,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本阶段,我们把数学教研组与课题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课堂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还积极撰写一些研究论文。潘丽老师撰写的论文《“动起来”,让综合实践更精彩》荣获安徽省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荣获淮南市小学数学论文一等奖,所录微课《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荣获安徽省信息化大赛三等奖。陈黎静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荣获淮南市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徐春倩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荣获淮南市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反思促进教学相长》荣获淮南市教学反思评比三等奖,所录微课《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荣获淮南市信息大赛一等奖。

三、研究过程中实施的措施。

本阶段,我们深入课堂实施研究,在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教学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经过实践分析,我们找到一些原因 。

1、算法和算理不明。

经调查,有些学生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

2、轻视口算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涉及估算时才时进行训练,不涉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决。

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我们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 + 的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是2个 加上3个 等于5个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这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真正地掌握计算的算法。

2、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便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便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便速算。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我们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一学年的努力与实践,全年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所提高。最近几次的作业统计发现,学生计算正确率由原来的不足四成提高到现在的近八成,效果是明显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

四、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

1、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其它年级进行推广。

2、我们打算在下学期全面实行“改错本”,并为课题进行实验。

(课题承担人:蔡丽 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