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乐园 > 晨钟报
桃李满天下,师恩似海深
2013-01-09 00:00:00|作者:管理员|查看
金色的九月,丹桂飘香的收获季节,教师节踏着轻盈的脚步缓缓走来,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谊。 9 10 日,在举国欢庆第 23 个教师节之际,洞山中学学生自发地把一束束美丽的鲜花献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并向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老师们在接受鲜花并听到节日祝福的时候内心充满激动,有的老师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深切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自豪和快乐,也为工作在这样一个尊师重教的学校而备感幸福。

尊师重教亘古不变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礼 记· 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 秋· 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 子· 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北宋时,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
当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被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同窗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两个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同窗却还立在雪中。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 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 程门立雪 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尊重教师重在行动 。作为当代学生,应该如何体现尊师重教的品格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尊重教师的人格。古人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学生和老师谈话时,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