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学校教研室会同各教研组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现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校目前师资构成为老中青三层次分布较均,并且教师中省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星、市骨干教师占到95人,因此,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以校本研究为根本方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格为核心,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实际能力,进而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每个教师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师德高尚、业务成绩突出的教师作出重点培养,为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校教师中大力提倡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之风,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市、区、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教育名师团队。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全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自主备课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专任教师参加国家省级继续教育合格率争达100%。
学校校本培训次数,每学校不少于2次,人数占比不少于80%。
1、专业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2、业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热爱教育,敬业爱岗,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
三、实施措施;1、紧紧围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主题,深化“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的三项教育。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
4、以党建促师德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模范教师,表彰先进,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带动师德师风建设。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大教师培训。
(1)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一是加大外出学习交流的力度,让更多教师参加出席全国性、省级各科观摩研讨活动。二是参加省教育厅及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统一开展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三是通过市、区教体局,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习,邀请专家、名校名师来我校送课活动。四是洞山中学集团内名师同课异构活动。
(2)开展以信息技术提升为主的专业能力培训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专门技术软件应用等培训。
(3)开展学科类专门讲座或论坛活动等。
2、开展层次丰富的教研活动
(1)开展研讨式教研活动:一是开展年级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等形式,实现组内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开展专题式研讨和课题式研究,抓住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突破。本学期组织了七年级语文作文课专门研讨。
(2)强化组内互听课、评课活动。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常规教学”和“展示课教学”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构建起发展的台阶。
(3)开展磨课活动。集中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性磨课,通过反复磨课,指导青年教师走入课程深处,掌握备课与上课的技巧,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师专业能力。
(4)开展公开课、展示课活动。每学期中青年教师都要就某一课题上一节公开课或展示课。
(三)建立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
组长:王洪军
副组长:童大信 马才学
成员:刘宝玉 方荣 李方能 潘丽
2、制度保障。
学校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教科研管理制度》,以《洞山中学教研组集体备课管理规程》《教职工教案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洞山中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教师业务档案》等制度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教师评先评优以及晋职等,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制度规范内不断提升。
3、检查监督保障
检查考核负责人:李方能 潘丽
成员:中小学部各年级骨干教师
洞山中学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