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下午,洞山中学教育集团第三届教科研论坛暨“三维驱动——素养深耕”新课标实践年度论坛隆重启幕。淮南市教体局、田家庵区教体局领导,田家庵区兄弟学校以及洞山中学教育集团校的领导和老师,共200余人齐聚报告厅,聚焦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共探新时代教育改革实践。论坛以“基于学科实践的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探索”为内核,通过主题报告、专家点评等形式,构建了“理念——实践——反思”的教研闭环,为与会各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擘画:锚定三维路径,解码素养育人
开幕式上,田家庵区教体局党委委员、洞山中学校长王洪军在欢迎词中首先对参会的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王校长从”三维驱动,构建育人新生态““素养深耕,扎根课堂育未来”“共研共进,携手谱写新篇章”三个方面对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最后王校长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教育人指明了方向,所有教育人都应该戮力前行,努力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线深耕:学科实践百花齐放,课堂变革步履铿锵
论坛聚焦教学一线,七位优秀教师从不同学科视角分享了“三维驱动”的实践智慧,展现了“素养深耕”的生动图景。
洞山中学张晶老师以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展示了“大单元教学”的创新设计。通过“读经典——寻足迹——析文本——探精神——抒情怀——践行动”三阶任务群,学生从《黄河颂》《老山界》等作品中挖掘家国基因,并以“批注式阅读”实现情感内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我为家乡写赞歌”活动中创作的诗歌,既有文学之美,更显责任担当。张晶的教学实践印证了语文教学“文以载道”的育人价值。
淮河中学杨慧博老师以化学学科为切口,提出“情境驱动探究、评价反哺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在于“目标——过程——评价”的闭环设计。通过“铁生锈实验”“火柴情景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案例,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任务,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渗透科学思维培养。其发言紧扣新课标要求,聚焦“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尤其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与持续性,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洞山中学潘书林老师解读了七年级数学组课程纲要的编制逻辑。该纲要以“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为核心,将国家课程分解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级目标,并开发了“数学与非遗”“校园测量师”等跨学科项目。课程纲要是国家课程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是学校课程方案实施的具体举措,是教师教学的“航海图”。
朝阳中学王晓宇老师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她带领学生走进淮南大通万人坑纪念馆、新四军纪念林等红色基地,通过“研——思——行”闭环设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教学实践中,在“我为烈士写家书”活动中,学生用文字与历史对话,这种情感共鸣远比说教更具教育力量。
洞山中学俞婷老师以生物学“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为例,系统阐释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逻辑,强调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的跃迁。通过单元主题凝练(如“如何栽培植物并增产”)、任务链设计(选种——播种——生长——收获)及持续性评价(栽培观察记录),她展现了素养导向下知识结构化的可行路径。其发言突出“学科本质”与“学生立场”,提出“用专业眼光重组教材基因”的观点,为教师突破传统课时限制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洞山中学朱家环老师以《“双新”背景下的情境化教学》为题,展示了“沉浸式历史剧场”“文物侦探社”等创新活动。在“唐朝长安城规划”教学中,学生化身城市规划师,从地理、经济、文化多维度论证方案,真正实现了“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朱老师强调:“情境化教学不是“表演”,而是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发展高阶思维。”
曹岭湖中学教导处朱剑利副主任结合安庆四中管理经验,立足初三备考实战,提出“目标分层——数据诊断——心理赋能”的三维策略,凸显“精细化管理”的务实风格。通过“错题本应用”“学习小组互助”等细节案例,展现了如何将宏观目标转化为微观行动。其发言直面中考压力下的学生焦虑问题,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通过家访、心理讲座等举措构建学生学生素质,体现了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专家点评:以研促教双向赋能,锚定教研新坐标
淮南市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吴小梅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论坛的实践价值。她指出:“一线教师将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体现了“自下而上”的教研生命活力。”针对教师的论坛,她提炼出三大启示: 批判性思维:教师需理性审视新理念,如大单元教学应避免“为整合而整合”,而应聚焦素养目标的连贯性; 评价破局:教学评一体化的难点在于评价设计,教师需提升“嵌入式评价”能力,让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课程素养:“教师是课程的设计师,而非教材的搬运工”,需以课程思维重构教学逻辑。
未来启航:以行动书写教育新篇章
田家庵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荣介雷对本次论坛的成果给予高度赞誉。荣主任指出,本次论坛是“三维驱动”理念的生动实践,他希望洞山中学教育集团加快推动,将论坛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教学实践中可操作的理念和方法,以赋能课堂提质增效。
论坛闭幕式上,洞山中学党委书记童大信以《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为引,号召全体教师永葆教育初心,做“课堂革命的弄潮儿”。他提出,教育者应“以文脉为舟,以智慧为楫”,在“三维驱动”的实践中探索教育星河的璀璨光芒。
向美而行,教育人的永恒奔赴
本次论坛既是洞山中学教育集团教科研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宣言。洞山中学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将带着“三维驱动”的方法论与“素养深耕”的使命感回归课堂,在学科实践中寻找突破点,于真实情境中探索育人新空间。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洞山中学教育集团正以创新为楫,以素养为帆,奋力驶向高质量教育的新航程!
撰稿:赵海波
初审:李方能
终审:王洪军